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和消費質量。染發作為美容方式之一,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流行的時尚。染發劑可分為氧化型( 持久性)、直接型( 暫時性或半持久性)、金屬鹽類和天然植物型等。目前使用的染發劑以氧化型染發劑為主,具有染色效果好、色調變化寬、維持時間長等諸多優點。

染發的用途主要有二:一為了染黑來遮掩白發; 二是為了時尚,隨心情改變頭發的顏色,配合服飾和妝容,充分顯示自己的個性。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外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走在大街小巷上不難發現,染發特別是染彩發已經成為一種消費時尚。但是經常使用染發劑,不僅有可能使頭發毛囊受傷、頭發脫落,而且還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隨著市場上染發劑的使用量逐漸增多,人們越來越關注染發劑的成分性質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氧化型染發劑使用的染料成分多屬于芳香胺類化合物,這是一類具有致癌性的化合物,因而其安全問題廣受關注。在我國,為了更好地進行染發劑的衛生管理和日常監督,作為技術支持,《化妝品衛生規范》(2007 年版)中規定了93種暫時允許使用的染發劑,且對其使用濃度、限制使用條件和警示用語等做了相應規定,規定的染料成分的最大允許含量在0.004%—10%之間不等。

針對種類繁多的染料成分,各國科學家一直在積極地研究新的檢測方法以適應不斷增加的染發劑的檢測要求,但方法所覆蓋的染料種類非常有限。由于氧化型染發劑所占的份額最大,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這一領域,使用的儀器種類很多,有薄層色譜、高效液相色譜(HPLC)、高效液相色譜-質譜(HPLC-MC)、氣相色譜、氣相色譜-質譜、毛細管電泳等。
針對染料成分具有強極性、低揮發性及不穩定性的特點,HPLC是最理想的檢測染料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染料成分檢測方法高效便捷,很好地覆蓋了目前染發產品中經常使用的染料成分,為染發劑的監督檢測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