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作為中華民族的絢麗瑰寶,中藥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是人體內微量元素的重要來源之一。這些微量元素不同程度上起著中醫的整體治療作用,如: 調節代謝、陰陽平衡、補虛損、健筋骨等。由于中藥材受其生長環境的污染以及藥材種類的自身特點,中藥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等有害微量元素。

在新的世紀里,隨著國際社會對“回歸大自然”及“開發利用天然藥物”的急劇升溫,使我國中藥以其豐富的資源、獨特的療效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和重視,我們要把中藥推向世界、實現中藥的全球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歐美國家不斷抬高天然藥物技術壁壘與綠色壁壘,對中藥中重金屬含量都有很嚴格的要求,一旦某個指標超標就停售并銷毀,因此,使中國同類產品很難進入國際市場,與此同時,國內市場還不斷受到“洋中藥”的沖擊網。


鉛、鎘、砷等是目前公認的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實驗結果提示,大部分中藥材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鉛、鎘、砷等有害元素。由于中藥用藥期一般較長,而且鉛、鎘、砷等有害元素可在生物體內蓄積,在人體內的半衰期長,不易分解,達到一定數量,即可呈現毒性作用。
所以,必須重視中藥用藥可能造成的慢性中毒情況。為此,要加強對中藥材中有害元素的檢測和控制,并盡快科學地制訂中藥材中有害元素限量標準,為提高中藥(材)的質量,保證臨床安全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用于中藥中痕量元素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原子吸收光譜法使用最多,它準確度高、選擇性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 版)已收載其為重金屬檢測法,但它存在著明顯的缺點和不足。由于各種元素的分析條件不同,不利于進行多種元素的同時測定,對于成分復雜的樣品,干擾比較嚴重,且儀器復雜價格昂貴,難以普遍推廣 。與其相比,原子熒光光譜法則具有儀器結構簡單、分析靈敏度高、氣相干擾少、適合于多元素分析等優點,近年來,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中藥材及其制劑中痕量元素的分析研究。

長期以來,對中藥中有效成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藥物中的有機成份的研究卻忽略了對無機成份(含微量元素)的研究。對中藥材中微量元素進行分析測定不僅為我們全面認識中醫藥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同時對推動中西醫結合的發展、合理利用中草藥、進行藥物質量評價、臨床中的安全用藥和研制新藥都是很有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