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時間:2021-07-12瀏覽:1372次
自從1954年氯丙嗪被引入精神分裂癥治療以來,抗精神病藥主要通過阻斷多巴胺D2受體發揮抗精神病效應。在過去60年內,有超過50種藥物被用于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實踐,而每種藥物均擁有自己獨特的推薦劑量、藥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應。使用血藥濃度分析儀進行血藥濃度監測(TDM)可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管理中擁有用武之地。

大部分精神科醫生仍主要依靠臨床觀察及患者的自我報告監測抗精神病藥的療效及安全性,而不借助更為客觀的測定方法。另一方面,盡管治療依從性被作為預防精神分裂癥復發的首要因素而被反復提及,但醫生仍常規依靠面診時所獲取的信息對這一指標加以判斷,而非直接的實驗室測定。
事實上,盡管TDM已在精神科的某些領域得到常規應用,尤其是在使用心境穩定劑和三環類抗抑郁藥時,使用血藥濃度分析儀針對抗精神病藥的應用仍不多。在9月的《臨床精神醫學雜志》中,Leonardo V. Lopez博士及John M. Kane博士回顧了有關監測精神分裂癥患者抗精神病藥血藥濃度的現有數據及專家共識,包括第一代抗精神病藥(FGAs)、第二代抗精神病藥(SGAs),以及有必要單獨討論的氯氮平,旨在為臨床醫師提供簡明清晰的指導。
了解更多艾塔科儀的血藥濃度分析儀相關信息,歡迎來電咨詢:400-002-7510,13006194365。